【大学生涯】老家的饭桌

我曾在我的日记中描绘过很多次,江门老家的样子,还有在这里发生的令人记忆深刻的事情,大多是围绕外公外婆二人的。因为这里是我一天天长高的地方,是我曾作为留守儿童的留守处,这里是我一个人的边疆。
我和外公外婆时常在吃饭时谈论一些事情,那张红木的,中间镶嵌着花纹大理石的椭圆饭桌,已兢兢业业的守着它的岗位数十年了,从我有记忆开始,它就站在这。想必它每天的慰藉也就是听饭桌上的人说话吧,我不在家时,一般是外公外婆两人,他们会聊一些什么呢?可能是今天的菜吧,今天的肉价是怎样的?又或者哪个亲戚又怎样了?他们早已经退休了,人也很朴实,这也许是他们尚未白头的原因,他们应该没有染过头发。
当从自己的常住地迁出,再时不时回来看看曾经在老家照顾自己的长辈,是很神奇的一种体验,这种体验就像是,就像是在老家的时间和自己在别处的时间是独立的,每次放假来到这里,都会续起来从前在这里发生的事情,能够想起来上次来这儿的时候,放了一个笔盖在抽屉里,把两节五号电池装进了桌上的台灯……而这里的人,好像也永远是这么几个人。但他们其实是有在慢慢向我走远的,我知道的。
前几天吃晚饭,我不记得饭桌上是什么菜了,但我记得我们在聊天,我和外婆外公。聊到我以后的职业,我知道我不适合说“GIS开发”“地理信息科学”之类的词,他们没有上过什么学,我想让他们理解我在做什么。
我说:“我是做理科的,做那些导航,无人机的”
外婆说:“是飞机吗。”
我想了想,导航,无人机,也算飞机吧。就说:“对,差不多!”
他们俩高兴地笑。
“那外公外婆可以沾你的光了,翔仔”
我陪着笑了笑,夹了一口菜吃。
“外婆的年纪,应该还能等到。”
我说:“等什么?”
“等你开飞机带我们出去看看,我今年还没到七十”
我有一瞬间哽咽,但又恢复了过来。我想起来,他们在这里生活了几乎大半辈子,从没出过广东,一晃七十年过去,为这个屋子献出了自己的所有光阴。我没有说自己其实并不是开飞机的,我说好,我一定会带你们去北京走一走。
说这话的我,其实自己现在还没有坐过一次飞机,也从来没有去过北方。但带外公外婆出去看看,也变成了我学习的意义,我是要用尽全力去战斗的。

吃完饭收拾碗筷的时候,外婆对我说,他们两个老头,在家里一般一餐就吃两个菜。随后为我讲解了一下她的买菜经验,哪儿的米便宜,哪家档口的菜便宜。
可我在家的时候,饭桌上总是四菜一汤。